汛期地质灾害易发多发 这些避险知识快转发收藏
所属分类:社会新闻 阅读次数:1944 发布时间:2024-07-22

今年入汛以来降雨频发,不少地方出现了暴雨和洪涝。而持续性的降雨或局地短时强降雨,会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如何通过前兆进行识别和预判?汛期遇险如何逃生自救?
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
集中在山坡上、沟谷内、陡崖旁、水体边,坡度较大的村寨区域、切坡建房区域、村组道路开挖和道路硬化坡面雨水形成的汇集区,采矿活动区域、山区道路落石崩塌区域、工程建设和弃土弃渣区域、已发生过地质灾害区域。
地灾发生的前兆,会有一定的痕迹可循,主要有:沟水浑、坡脚动、树木歪、墙开裂、动物惊。
如何识别地质灾害?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降雨、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发生前征兆
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土体出现上隆(凸起);坡体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植物变态,如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崩塌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等以垂直运动为主的破坏,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崩塌发生前征兆
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等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谷或坡面流动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发生前征兆
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地面塌陷发生前征兆
井、泉水位的骤然升、降,水色突然浑浊和翻砂、冒气;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产生局部的地鼓或下沉现象。
以上这些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连续降雨或者大暴雨引发的,所以如果遇到这样的天气,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请记住以下防灾避险的要点:
汛期来临前,在避灾点准备好应急的食物、水和衣物,并保持通信工具畅通。
在遇到滑坡、泥石流、崩塌的时候,务必第一时间逃跑:滑坡来了两边跑,泥石流来高处跑,崩塌来时躲开跑。
此外,如果遇到了暴雨、洪涝,请记住以下避险要点:
①不要前往桥底、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商场等低洼地区;
②尽量减少外出,如必须徒步出行,可携带一根长杆探路,避免掉进缺失井盖的下水道;
③居住在低洼地带的居民,家中应提前备好应急包,密切关注当地相关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和避险提示。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杨潇 徐静)
点赞
收藏关注
相关推荐
-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3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李鸿忠出席并讲话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
2024-05-31 -
5年超8.9亿用户!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惠你我
数字化时代,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正在加速形成。让信息多跑路...
2024-05-31 -
防汛抗旱,南京下好“先手棋”
南京是全国31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当前,南京已进入汛期,5月...
2024-05-31 -
第一观察·现场 | 习近平主席同阿拉伯朋友北京再相聚
2024-05-31 00:23·新华这是中国同阿拉伯朋友的...
2024-05-31 -
好猖狂!“滚出南京”事件升级 官媒火速关闭评论 南京文旅一年白干
...
2024-05-31 -
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习近平这样强调
2024-05-31
热门推荐
-
falllove
• 日常生活 居住情况:与父母同住 家务劳动:经常做家务
2024-05-31 -
蒲公英
• 日常生活 居住情况:自有房产 家务劳动:承担全部家务
2024-05-31 -
养老护理员迷恋赌博,诈骗老人50万被判5年
近日,南京建邺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涉老诈骗案件,某养老机构工作
2024-05-31 -
融筑儒林花园 二次装修20万 东边户 好楼层 急售 车位
核心卖点【户型优势】:户型方正,客厅朝南带阳台,南北通透【小
2024-05-3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3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李鸿忠出席并讲话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
2024-05-31 -
5年超8.9亿用户!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惠你我
数字化时代,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正在加速形成。让信息多跑路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