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揭示双小行星系统特征 或助未来探测任务和行星防御
所属分类:国际新闻 阅读次数:2200 发布时间:2024-08-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 2024年08月02日 23:36:17
原标题:国际最新研究揭示双小行星系统特征 或助未来探测任务和行星防御
中新网北京8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集中发表5篇天文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对“孪大星”(Didymos)双小行星系统(由一个主星和一个环绕卫星组成)详细特征有新发现。
这些发现基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的观测数据。研究结果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些天体的物理和地质特征以及它们的形成,对未来探测任务和行星防御策略有潜在影响。
据介绍,双小行星系统尤其受到关注,因为它们能提供对系统组成的精确物理表征,而且能揭示小型天体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孪大星及其超小卫星孪小星离地球较近,并且是近地空间的常见小行星类型,因此是难能可贵的研究对象,提供了近距离观测的独特机会。
在本项研究中,利用DART任务采集的数据,来自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意大利INAF-帕多瓦天文台、法国图卢兹大学共5个研究团队,调查了孪大星双小行星系统的不同物理特征。
其中,研究团队利用NASA的DART任务数据以及意大利航天局的“意大利小行星成像立方星”任务的影像,分析孪大星和孪小星的地质特征和物理特性发现,孪大星的高海拔表面崎岖不平,有大型石块(10-160米长)和陨击坑;低海拔表面则较平坦,大石块和陨击坑都较少。
相比之下,孪小星上有各种大小的石块,多个裂缝或断层,还有一些陨击坑。论文作者指出,孪小星可能由孪大星脱落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形成而来,两个行星的表面粘聚力特性较低,加上观测到的陨击坑,显示孪大星的表面年龄是孪小星的40-130倍。他们估计孪大星和孪小星的年龄分别在1250万年左右和不到30万年。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小行星表面的石块裂缝,确认了孪大星表面的承载力(表面支撑重力载荷的能力)比地球上干旱沙地或月壤的承载力要低很多。通过分析石块大小、形状以及在这两个小行星表面的分布模式发现,孪小星上的石块大小分布模式显示,它们是分阶段而不是一起形成的,而且直接来自孪大星。这进一步支持了双小行星系统能从主星物质脱落中形成的假说。
研究团队还发现,热疲劳能使孪小星表面的石块快速破裂,或是热疲劳在这类小行星(S型小行星)上引起这种快速(约10万年)石块破裂的首个观测结果。随后,他们将孪小星表面34个石块(大小从1.67米到6.64米)的形态特征与其他多个砾石堆小行星(包括丝川、龙宫、贝努)的表面石块进行对比。根据石块形态特征的相似性,以及与实验室实验的对比,结果显示这类小行星有一个共同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本项研究总结指出,综合来看,这些发现提供孪大星系统在DART任务撞击孪小星前的全面情况。该研究结果为欧洲空间局的“赫拉”任务奠定基础:“赫拉”将提供更高分辨率的数据,并对该系统以及DART撞击的后果提供更全面的分析。
点赞
收藏关注
国际新闻推荐
相关推荐
-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3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李鸿忠出席并讲话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
2024-05-31 -
5年超8.9亿用户!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惠你我
数字化时代,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正在加速形成。让信息多跑路...
2024-05-31 -
防汛抗旱,南京下好“先手棋”
南京是全国31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当前,南京已进入汛期,5月...
2024-05-31 -
第一观察·现场 | 习近平主席同阿拉伯朋友北京再相聚
2024-05-31 00:23·新华这是中国同阿拉伯朋友的...
2024-05-31 -
好猖狂!“滚出南京”事件升级 官媒火速关闭评论 南京文旅一年白干
...
2024-05-31 -
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习近平这样强调
2024-05-31
热门推荐
-
falllove
• 日常生活 居住情况:与父母同住 家务劳动:经常做家务
2024-05-31 -
蒲公英
• 日常生活 居住情况:自有房产 家务劳动:承担全部家务
2024-05-31 -
养老护理员迷恋赌博,诈骗老人50万被判5年
近日,南京建邺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涉老诈骗案件,某养老机构工作
2024-05-31 -
融筑儒林花园 二次装修20万 东边户 好楼层 急售 车位
核心卖点【户型优势】:户型方正,客厅朝南带阳台,南北通透【小
2024-05-3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3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李鸿忠出席并讲话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
2024-05-31 -
5年超8.9亿用户!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惠你我
数字化时代,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正在加速形成。让信息多跑路
2024-05-31